为切实提升科研能力,海南大学向刚刚博士毕业的张家超敞开怀抱,以高聘教授的职位、解决家属工作、给予科研启动资金等非常优厚且具备竞争力的条件,邀请张家超加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除了优厚的引进条件,张家超选择海南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我是做益生菌研究的,海南地处热带,这一区域的热带益生菌资源是非常独特的,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十分珍贵的,我正是看准了这一独特性,选择来到海南做研究。”
独有的热带益生菌资源加之充分的保障,给张家超的研究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到海南之后,他开着一辆小车,跑遍了海南省的每一个市县村落,找寻海南地区传统的发酵制品。之所以要找传统发酵制品,就是因为这里边蕴含着大量的乳酸菌,乳酸菌经过筛选以后便成为益生菌。张家超介绍:“我们了解到海南当地的黎苗族老百姓有制作传统发酵食品的习惯,包括鱼茶、鱼酸、肉酸等等食物,还有腌制的海产品,我们把这些发酵食品集中收集回来以后,分离出其中的热带有益微生物资源,经过这几年的研究,确实发现热带地区的微生物资源具备多样性和独特性,这更加深了我们想继续往这个方向深入研究的信心。”
看重益生菌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现在从事益生菌研究最好的两位老师,被称作“南陈北张”,“南陈”指的是江南大学的校长陈卫,“北张”指的就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张和平,也是张家超的博士导师。作为他们的学生,张家超选择这个研究方向就是看重益生菌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选择这个专业方向首先是热爱,希望将益生菌的研究事业传承下去,再一个就是看中了咱们热带地区独特的微生物资源。”张家超表示。
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热带益生菌种业的研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张家超介绍:“我们搞微生物的人做的其实也是种业,只不过我关注的是热带益生菌种业,海南的地理优势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也是今后要大力发展的方向。”
聚焦成果的转化应用
现在,张家超带领着一支近30人的研究团队,其中青年教师2人、博士4人、硕士20人,除了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外,海南省科技厅也在不断强化对科研的支持力度,从原来的一个课题8~10万的资金,到现在主持的一个课题能拿到近百万的经费,张家超整个团队的研究保障不断强化,科研能力也逐步提升。
张家超说:“下一步,围绕热带益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要坚持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两条腿走路,转化应用则是重点。在转化应用方面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我们瞄准了发酵行业,要解决乳品企业的发酵剂过度依赖进口的这样一个‘卡脖子’问题,也就是希望将热带益生菌资源纳入到我们国家的益生菌发酵剂研究的体系中,让国人用上我们自己的益生菌、用上热带的益生菌,希望热带益生菌能够上得了老百姓的餐桌。另外一个方向是临床应用的研究,希望能在微生态制药方向将益生菌作为微生态调节的药物,应用到代谢类疾病、免疫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在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热带益生菌确实表现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性能,后期会继续加强与药品研究的合作,在伦理规范的引导下,将热带益生菌作为一种微生态的药物来服务大众健康。”